close

EVA手繪.jpg

▲照例獻上Neon Genesis Evangelion手繪稿。一樣是procreate畫的喔!

 

今天想分享的是我對1995年的日本動畫《新世紀福音戰士》(新世紀エヴァンゲリオン,以下稱EVA)想法。

既然已先言明是想法,很多內容可能都和大家在主流評論文章上看到的內容大相逕庭,很多也不過是個人生活經驗的投射,大家也就放輕鬆看看就好。

 

一點逆流的想法和我的依據

這篇文章的觀點可能會讓某些影迷不太高興,但我覺得沒關係,藝術就應該禁得起不同的觀點,只要你能言之成理。

儘管經過20餘年,世界對這部動畫的討論和爭議依然沒有停止過,它隱晦難懂的劇情和沒有被充分解釋的世界觀,讓大家爭相嘗試解讀這部動畫想要傳達的意涵,只要能夠言之成理的結論都是對的,包括長達53秒的停格鏡頭,和最引人爭議的25、26集,都是時至今日,動畫迷依然津津樂道的討論話題,甚至還有社會學和哲學的論文,探討EVA的文化象徵、爆紅下的時代寫照,等等。

但是,換個角度思考,在急著爭論這部動畫的種種謎團之前,有沒有想過會不會這些謎團其實根本沒有答案?抑或是,創作這部動畫的人,當初根本沒有打算在作品裡埋進多深遠的寓意,其實只是把它當作發洩情緒的垃圾桶?如果是這樣,是否大家努力去解讀作品這件事,就變得像是在解一題無解的數學題一般徒勞?

我知道這樣的假設可能會讓不少EVA迷感到不悅。「你又不是作者?」「如果這部作品沒有想要傳達什麼,又何必大費周章地設計出這麼複雜隱晦的劇情?」

沒錯,我的確不知道,但是我會樣發問,是有原因的。

投影片1.JPG

 

回到EVA問世的時空背景

時間回到1991年,當時30歲的庵野秀明剛結束新作《海底兩萬哩》(1990-1991)的製作事實上,它在前4年已經一鼓作氣地擔任了電影《王立宇宙軍》(1987)、《勇往直前》(1988-1989)的總導演,還協助了《螢火蟲之墓》、《超人力霸王》、《機動戰士鋼彈》等的製作,早已感到精疲力盡,加上《王立宇宙軍》的續集計畫失敗,對她而言更是一次重重的打擊。根據庵野秀明的自述,他在其後兩年陷入了深深的憂鬱中,始終提不起勁拿起畫筆創作。

這是EVA的創作背景。

"在新世紀福音戰士中,我試圖將一個四年間破碎又無能為力的我,全部都放進去。逃避了四年,僅僅是沒死而已的我,僅僅因為一個念頭「不能逃避!」而開始製作這部作品。我的意圖是在電影中留下深刻印象。"

(「新世紀エヴァンゲリオン」には、4年間壊れたまま何もできなかった自分の、全てが込められています。4年間逃げ出したまま、ただ死んでいないだけだった自分が、ただひとつ「逃げちゃダメだ」の思いから再び始めた作品です。自分の気持ちというものをフィルムに定着させてみたい、と感じ、考えた作品です。

庵野秀明,1995

EVA可以說是庵野秀明傾注生命去創作的作品,所有憤怒、悲傷、對當時動畫界的失望,對現實的鴕鳥心態和相反的聲音矛盾的抗衡著,這些複雜的情緒,全部都被倒進EVA中。我們可以說,在創作EVA時的庵野,心理狀態是相當脆弱的。我們也可以說,EVA是一部個人情緒色彩極濃的作品。

庵野.jpg

不只如此,EVA在製作放映的過程中,碰到了一件震撼全世界的事件奧姆真理教的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可以想見,當時的社會除了瀰漫著對於恐怖主義和極端思想的恐懼外,EVA中所描述的使徒襲擊人類、神秘組織NERV、卡巴拉宗教思想的體現,都和現實太過相近,迫使原本製作已經相當匆忙的Gainax團隊必須修改劇情,因此對庵野在內的EVA製作團隊而言,必定是龐大的壓力。庵野在後來受訪時,曾經表示自己在製作EVA期間,身心都承受著極大壓力,讓師父宮崎駿都親自前去關心他的心理健康,勸他要好好休息。

沙林毒氣.jpg

▲震驚全球的東京地下鐵沙林毒氣事件(1995.3.20)

還有一個很小很小的細節,不曉得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片頭曲《殘酷天使的行動綱領》在每一集播的時候,曲子跟畫面兜的都不太一樣。我會注意到這個其實是因為有一句「だけどいつか気づくでしょ その背中には」後面有個「登-登-登-登」,依序閃過四個人物,但我因為每一集都捨不得略過片頭曲所以都很專心的看,意外發現4個登跟4個人物在某幾集是搶拍子,某幾集是剛好在拍點上,某幾集是拖拍子(會注意到這種事情是不是已經是臭宅的極限了XD)。

但從這點我想強調的是,從這種小事情可以看出EVA的製作其實好像沒有那麼精緻(我印象中沒有看過任何其他動畫發生過類似情況),其實在動畫本身我也有觀察到幾個「製作有瑕疵」的地方,但就不一一列舉,歡迎在下面留言你/妳的發現^^

講了上述這些的目的,是希望能夠換個角度思考,處在如此受創的情緒下,又面臨著時間和預算的壓力,還有當時社會氛圍的緊張,對EVA作品表現可能的影響是什麼。

 

我的EVA體驗

說一下我看完26集EVA後的感覺。

我看完後陷入了深深的沮喪感,那樣的感覺讓我整整兩個禮拜都不想跟任何人說話。我仔細想過為什麼EVA帶給我的感覺是這樣。

投影片4.JPG

後來我也許比較知道為什麼了。

EVA在前半部拋出了大量的劇情線—NERV的目的是什麼?使徒的真面目是誰?第二次衝擊的真相是什麼?EVA在本質上是什麼?

然而,動畫的後半部卻似乎沒有想要嘗試去回答這些基本的世界觀設定的問題,越回答越是晦澀,讓人一頭霧水,反而開始轉向人物的精神剖析,並且引導出每個角色心理上的脆弱,最後幾乎每個故事中的人物在精神上都崩潰了。

老實說,我無法認同這樣的創作宗旨。我覺得藝術創作可以發掘人的黑暗面、人心的脆弱,可以讓人有時感到沮喪,但是不能把這樣的黑暗面無限放大,讓人看完後只覺得活著毫無希望。

像是碇真嗣在人際關係中掙扎(下面我會分享自己的共鳴故事)、明日香被自己的自尊吞噬、零困惑於自己的存在價值、葛城美里對異性關係的恐懼,這些基本的哲學問題對人安身立命來說當然是重要的,也相信是很多人因此感到為難的,但是以我的想法,拋出這些問題的作者實在不應該昭示「人天生就會被這些問題纏上,所以註定得感到沮喪」。

不應該是這樣的。

看手.jpg

而這又回到了我最初的論點,EVA是一部充滿作者主觀情緒的作品,所以整個作品就像是只拋出一大堆問題而沒有回答一樣,就我個人而言這是有點不負責任的動畫。要留下開放性的問題當然可以,但是應當是有建設性而且具有辯證意義的開放問題,像是《全面啟動》中的陀螺使人討論存在的真實性、《火線追緝令》中的紙箱讓人討論殺人犯約翰.道爾如何使好人墮落,等等。

但是我總覺得EVA拋出的開放式問題就像是創作者自己也不知道答案一樣,把他自己的掙扎、自己的存在焦慮、自己的負面情緒一股腦兒丟給觀眾,然後讓觀眾也陷入同樣的漩渦裡,除了對紊亂抽象的世界觀感到一頭霧水外,更在虛無的氤氳中感到低落,久久走不出來。

我真的無法認同這樣的創作主旨叫做藝術。因為藝術應該是作者要嘗試和觀眾交流、取得共鳴,並且鼓勵人正視眼前的問題,在各種方式上過更積極正向的生活的,但我無法感覺到庵野—EVA的創作者,有「任何」想要跟觀眾取得共鳴的意圖。

完全沒有。

所以,看到這麼多文章、youtube頻道、影評人嘗試去幫EVA提出一個可以自圓其說,找到一點啟示的解釋,然後下面又出現大批粉絲跳出來批評反駁時,這種現象真的不是我所樂見的。我喜歡看人爭論《戀夏五百日》中Summer的愛情觀究竟好不好,喜歡看人們辯論《紅豬》的馬爾可最後到底有沒有變回人臉,因為我覺得這些都是對我們生活上做選擇有價值的討論,從這些辯論裡,我們讓「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我該如何活?」這些基礎的問題越辯越明,這很棒。

但是,EVA的過度討論已經進入了一種形而上的辯論—這當然一部份也跟故事設定了一大堆卡拉巴、猶太教、聖經典故等等宗教元素有關,但更大一部份是因為我前面所說的,評論者必須考慮創作者的心理狀態、播映時間的緊迫性、時代氛圍的壓力、預算的有限,合理推測這可能不是一部"Well-constructed"的作品,所以過度的討論和解讀動畫中的象徵可能是沒有那麼大的價值的。

seele.jpg

▲EVA的討論已經陷入了形而上的辯證,不只對真實生活沒有幫助,也容易流於過度解讀(圖:SEELE組織的logo)

當然你也可以說,沙丁魚是你自己看不懂,就說人家沒有討論價值,他可能是一部非常寓意深遠、充滿隱晦象徵巧思的作品呢!或許吧!這我當然無法確定,我只是就自己知道的客觀證據,和自己的觀影體驗提出這樣的假設而已。但我實在不覺得有什麼影視作品會像EVA一樣,讓大家討論了25年,連「一點」共識都沒有,如果它真的蘊含了許多極其隱微巧妙的構思,那只能說庵野先生當年真的把梗埋得太深了。

 

平反—淺談EVA的美學價值、敘事手法和畫面建構

上面說了這麼多,大家可能會覺得我非常討厭EVA,但其實我還是有非常欣賞的部份的,以下就來幫自己和EVA平反一下。

比較.JPG

▲《EVA》與同時期吉卜力工作室作品的比較

我自己做了上面這張比較圖,只是想讓大家注意一下EVA跟同時期的吉卜力(如同年的心之谷或1997年的魔法公主)比起來,動畫繪圖品質算不上很好(我還是忍不住要抱怨一下他的畫質怎麼那麼差...)。然而庵野向來不是以影像取勝的動畫家,反之,他運用了特殊的運鏡方式和經典的長時間停格畫面,留下許多令我難以忘懷的場景。

投影片3.JPG

▲蟬鳴聲下的兩個巨影,聲音和影像產生了微妙的化學反應

上面這個畫面出現在第3集,是我最喜歡的一幕,在EVA進入備援電力用罄的幾秒鐘倒數內,瞬間從激烈緊張的戰鬥畫面轉為寂靜的靜止人物暗影,伴隨著幾聲蟬鳴,畫面就這樣停格了10秒左右。像這樣的鏡頭我實在很難用言語描述是哪裡令我佩服,我只能告訴你這就是純粹的美。我也很喜歡綾波零的住家附近,充滿了工業感的電線桿、電纜,以及灰暗的光影下散落一地的髒內衣褲,和人物性格一樣表現出了頹廢消極的氛圍,據說這樣的畫面抑或第三新東京市的市容,靈感都是來自庵野小時候山口縣家鄉的記憶。我喜歡這些畫面甚至勝於經典的打鬥場景。

陌生的天花板.jpg

又如上面這個畫面出現在第2集。我個人非常喜歡前四集的敘事手法和場景,勝於在imdb上最高分的第19集(9.2)。這四集講述的是真嗣在生活上遭遇突如其來的劇變,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必須坐上EVA和使徒戰鬥,同時也鋪展出真嗣的人格和全劇的核心主題之一—你為何駕駛EVA?而我覺得這個場景凸顯氣氛的關鍵在於,它的背景一直間斷地傳來不知道是電視還是收音機的聲音,似乎是什麼健康操的口令吧?而真嗣則茫然地看著頭頂上「陌生的天花板」,這個化學效應真是出奇的棒,充分的襯托出了人物在新環境的疏離感,而這新環境除了乍來到第三新東京市的外在環境外,也包括了對EVA的未知、對自己父親的陌生和對NERV的不了解。

我也覺得這幾集的敘事手法很高明,從第一集EVA破土而出,和使徒正面相對,戰鬥正要開始時,突然就跳到上述的場景—戰鬥結束後,真嗣一個人躺在醫院病床的畫面,接著觀眾只看到戰後工人指揮著毀損的EVA和受波及建築物的善後工作,讓人更加好奇這場戰鬥到底是誰獲勝了。

然而庵野依舊自顧自地對最重要的劇情片段視而不見,繼續深掘「疏離」這個核心主題,在空蕩的NERV總部,聽到律子和美里討論著讓14歲小孩駕駛EVA的正當性—律子覺得只有他們能夠駕駛EVA,所以只要他們還活著這就是使命;美里則同情孩子,認為應該顧慮他們的感受以及駕駛EVA可能帶來的心理傷害,為之後故事主角們一個個精神崩潰埋下伏筆。此時畫面一轉,切換到了真嗣一個人躺在美里家的床上,又是一面「陌生的天花板」。

這時謎底才揭曉:真嗣初戰鬥的失敗和初號機的暴走。我自己覺得這樣的安排巧妙之處在於,把陌生感的主題和EVA的不可預知性連結在一起,凸顯了這些孩子面對的挑戰是完全未知且可怕的,而接下來的故事某種程度上就像是成年禮般的儀式,而他們的心理也在這段旅程中起了微妙的變化,是否就像是每個青少年必經的成長之路?

EVA基本上就是個青少年的精神崩潰全紀錄。

 

不免俗地無法避談經典的超長停格片段。庵野是一個喜歡用長時間定格畫面,凸顯出不同感覺的喜歡用長時間定格畫面,凸顯出不同感覺的動畫家,無論是凸顯荒涼、疏離感,或是人的掙扎、自私。

抓.jpg

▲初號機抓著渚薰的靜止畫面長達69秒,觀眾只能從貝多芬的第九號交響曲《歡樂頌》去「聽」動畫和人物的情緒流動

曾經在吉卜力實習的工程師川上量生寫了一本輕鬆易讀的書《我在吉卜力思考的事:內容力、想像力、感受力、創造力,宮崎駿動畫打動人心的秘密!》,裡面有一章比較了宮崎駿、庵野秀明和押井守三人的動畫觀,他說庵野秀明的動畫像是在廣播劇一樣,他的分鏡非常好懂,因為裡面對配樂、聲音、對白有著詳細的指示,光想像就可以知道他要怎麼表現了,也就是說,他是一個偏向以聲音而非影像推動敘事的動畫家 (這是不是可以合理化EVA的某些地方繪畫品質不太OK呢XD)。

也正因如此,EVA有著動畫中數一數二棒的配樂原聲帶和主題曲,它的OST絕對值得你終生收藏。

我想起了箱根車站上兩人的靜默,只有蟬鳴和月台廣播聲;初號機抓著薰時放映著貝多芬的第九號交響曲,在大家「聽」動畫時,心裡的感受又是如何呢?

車站前.jpg

簡單幫大家複習一下26集中最為人熟知的4個片段:

場景 靜止時間 出處
駝著背的真嗣在列車月台上和美里的無聲對望 40秒 第4集
美里和加持巫山雲雨時,桌上的紅酒杯和打火機 89秒 第20集
明日香和零在電梯的沉默 49秒 第22集
初號機抓著渚薰 69秒 第24集

P.S. 雖然有看過應該都知道但還是提醒一下:這裡的靜止,並不是指長鏡頭沒有分鏡那樣的靜止,而是完全放著一張jpg檔在那裡一動不動的絕對靜止(嚴格講的話明日香有眨一下眼睛啦XD)

做功課時看了不少篇對於這種靜止片段的評論,自然是有褒有貶。但我個人最推薦的是youtube上一位國外動畫迷的解說影片:In defense of the elevator scene(傳送門附在下面)

我自己的想法呢?其實跟上面這位youtuber所提的觀點有很多重疊,畢竟我確實也有被說服到,但是最後的結論可能和他有一點差異。簡單來說,EVA是一部在製作上受到限制的作品,這在客觀上毫無爭議,也是我在上面花了很大篇幅爭論的一點。所以這種超長停格畫面是不是為了省製作成本和趕時間的妥協結果呢?我和這位youtuber看法一樣—很有可能是(當然我無法證實,但對一集20出頭分鐘的動畫來說,1分鐘的停格真的非常長,少了這一分鐘不知道可以省掉多少張動畫稿)。

然而,他一再強調的重點:「限制創造藝術」,意思是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創作者必須想新的方法突破限制,例如影片裡舉的pixel art等等,他說EVA裡的這些超長鏡頭,在限制之下做出了極為實驗性的嘗試,反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強烈效果,使人印象深刻。

電梯.jpeg

▲靜止的電梯一幕始終備受爭議,個人覺得嚴重影響觀影體驗且意義不大。

呃...真的有這麼棒嗎?其實就我自己的觀影體驗來說,我覺得還好XD...當然,我可以理解各個場景想要營造的氣氛:例如明日香和零的場景想凸顯的是兩個人冷戰的氣氛;初號機抓著渚薰遲遲不下手則是想拍出真嗣心中的掙扎和猶豫。這我可以get到。

但是對我來說,這個放了極久的jpg相片已經嚴重影響到我的觀影體驗了,例如我第一次看的時候,以為是螢幕壞掉了,後來知道這是刻意創造的場景後,其實還是覺得實在太粗糙了。原因是現實世界裡的場景不可能這麼長時間一動也不動,雖然說庵野仍然夠聰明的用持續流動的聲音推動影像,但我看到的卻是一杯完全沒有一絲波紋的紅酒,或是連一點掙扎或肢體動作都沒有的渚薰,這真的太出戲了,我會覺得如果這樣的想法雖然很棒,但至少應該在長鏡頭中讓畫面有一點變化,才會真實一些。

又如EVA後面的集數,出現了很多重複的鏡頭,有的是一再重播(像是第22集,三個明日香輪迴播出5次),有的則是把同樣的場景在其他地方資源回收(早上美里、真嗣和企鵝一起吃早餐的場景,一格未改,別以為我沒發現)。我對這些場景的觀感就非常差,覺得這只是假藝術實驗手法之名,行節省預算之實罷了。

當然,如果真的預算和時間已經緊迫到連這都不允許了,那我也無話可說,這也許已經是一張jpg能展現的極限了。

 

總結

好吧!這篇文就先聊到這裡。簡而言之,我個人對EVA是毀譽參半的,喜歡和不喜歡的地方都寫出來和大家分享了,但我想這篇文最重要的訊息還是想要提醒大家,在努力「理解」EVA之前,先煞個車想想這部動畫的背景、條件和創作者心理狀態,再想想當今這麼多試圖自圓其說的「3分鐘看懂EVA」、「EVA的文化象徵意涵」、「EVA的隱喻」等等文本,繼續鑽下去究竟會是個設計精妙複雜且能夠找到出口的迷宮,還是某個隨手畫在紙上,根本沒有謎底的死胡同?

另外,我更憂心的是EVA所描述的「刺蝟困境」,在這個世代的年輕人越來越明顯了。諷刺的是,這些人很多正是陷在《EVA》的虛構世界裡出不來,就像碇真嗣躲進初號機的母體內,逃避所有令他討厭的事物一樣。他們對人際關係感到不熟悉、害怕,進而排斥與人互動的龜縮族。庵野後來拍了End of Evangelion,電影最後出現了真人坐在電影院看EVA的畫面,也許就是提醒觀眾,是時候離開EVA,回到真實生活了。

拍拍手.jpg

其實寫這篇文章我自己還蠻害怕的,因為我已經在不同地方見識到EVA迷的狂熱,不管是再認真製作的好文、好影片,下面總是充滿EVA迷滿滿的惡意嘲諷,覺得沒有人夠格評論EVA,我自己看了這種留言真的很不舒服,也替這些作者感到難過,因為怎麼會有人自尊大到覺得自己的看法就一定是標準答案呢?

所以,很歡迎大家在底下一起討論你的看法,可以說我哪裡寫的不適當、哪裡的資訊是錯的、你對EVA有不同的觀影體驗,我會很喜歡這樣的交流,可以在過程中讓思路和盲點越來越清楚,而且我也覺得好的藝術作品,就應該是能夠讓每個人都投射自己經驗,得出不同感想的。

我唯一的請求,是不要有任何人身謾罵或隨意否認別人的體驗,畢竟我可從來沒說過這篇文章就是EVA的最佳註腳。

最後,也謝謝大家的支持,當初寫部落格只是一個不務正業的醫學生,趁著晚上閒暇時間,一點一點沒有壓力的寫一些日常體悟,沒有想到某些文章會有現在這樣的點閱率,除了感恩還是感恩,我也會繼續努力創作下去的^^

偏翩.jpg

 

(發文後補充)

如果有在期待今年(2020)新劇場版完結篇的人們,我前陣子看到新聞說因為疫情的關係要延後到明年上映了,相當可惜。(但老實說劇場版我已經越看越無法理解了...)

2020.jpg

[參考資料]

1.宮崎駿、庵野秀明、押井守:三位日本動畫大師的獨特電影論。文章出自《我在吉卜力思考的事:內容力、想像力、感受力、創造力,宮崎駿動畫打動人心的秘密!》,川上量生著。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2865

2.宮崎駿《魔法公主》與庵野秀明《福音戰士》對談錄,1997年7月

http://animationmovieamos.blogspot.com/2013/01/blog-post.html

 

#圖片取自網路並且自行重製,僅供交流用不做其他用途

#歡迎分享但請註明出處,謝謝!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沙丁魚伊森 的頭像
    沙丁魚伊森

    沙丁魚伊森的庸碌時光

    沙丁魚伊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