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愚行錄」的圖片搜尋結果

看完後的感想有點矛盾。好不好看?好看。多面向的訪談錄交織出日本社會的病態和壓抑,在緩慢又沉甸甸的節奏中,突如其來的爆點讓人突然從昏昏欲睡中嚇醒,也頓時讓前面一連串看似無聊又無意義的審問有了生命。這部電影把人與人間比較、嫉妒、表裡不一和崩壞錄刻畫得真是寫實又殘忍,有些鏡頭不言而喻的震撼,我也非常喜歡。總體來說,真是部好電影。

 

但是,日本電影產業,你是不是累了呢?

 

 換個角度來講,我多少又是有點失望的,雖然有點苛刻,但確實讓我看完的當下拿捏不定自己到底喜不喜歡這部電影。我的感覺是,這個題材在以前的日本電影中實在是出現太多次了。從2010年的惡人、2016年的怒,到現在的愚行錄,總覺得劇情雖然不同,卻一直有些似曾相似的感覺,也許演員重疊也有影響,但是這種用懸疑包裹社會黑暗面的手法,第一次覺得讚嘆,第二次可以接受,第三次後就有點覺得夠了。

 

總覺得在這方面,好萊塢甚至是台灣電影,是勝於日本電影的。日本電影雖然都有一定水準,也都頗有討論深度,畫面也夠精緻,但是似乎一直走不出那種穿西裝鞠躬哈腰後,背後暗算你一刀,或是壓抑發酵後突然大爆發的形式,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種緣故,儘管日本每年電影產量驚人,似乎比較少在國際影展上看到被稱許的真人日本電影。

 

   還是回到正題,我的觀察是這部片本身的時間點設定在滅門案發生後一年,又花了大部分時間在關係人物的訪談與回憶錄,拼湊出複雜的人際關係網路,似乎擺明了滅門案本身並不是重點,而是帶領觀眾進入文慶學院中殘酷的階級社會、把人吃人、權謀心機與隱晦情緒的累積、爆發一層層堆疊出來。電影的題目愚行錄,似乎意在談人類行為的愚蠢,但我對這個主旨並沒有太明顯的感覺,反倒覺得他們是聰明了過頭(還是聰明了過頭=愚蠢?Who knows?)。

「愚行錄」的圖片搜尋結果

 

 我覺得我很喜歡電影的呼應手法,只有專心看的人才有糖吃。電影一開始,光子幻想著被無數雙的手玷汙、控制住的畫面出現了不只一次,原以為只是心靈不自由的潛意識象徵,但在後來受到性侵的事件曝光後,前後才呼應起來。

 

前面兄妹的對談中,刻意把對話前段去掉,只聽到光子說自己最愛秘密了,到最後才把整段對話公布,原來千尋是田中的孩子。又如淳子前男友把菸蒂丟入田中的菸盒,後來卻成了殺人栽贓的利器,還有光子說除了哥哥外,希望人生重來,到後來知道千尋與田中的關係後,這句話又有了那麼點若隱若現的暗示。雖說不用這樣的呼應法大概也沒什麼關係,但是我自己倒覺得他們讓觀影多了些玩味的樂趣。

 

  一對被人稱羨的模範夫妻,不知是利用了多少人,把多少人踩在腳下才建構出的美好表面,需要時每天找來夜夜笙歌,了事後卻形同陌路,現代文明社會中不鼓勵失敗、追求好成績的背後,真是殘忍無比,但是如果問問那些被利用、糟蹋的人們,人生重來後還會不會做相同的選擇?我覺得答案也許仍是肯定的。

 

出身讓他們別無選擇,反而成了助長那些勝利組往上爬的墊腳石。不禁讓人想起了漢娜鄂蘭的平庸罪惡之說,也是因為如此,我才不覺得他們的行為愚蠢,只是當個旁觀者從遠遠的看,他們看起來笨手笨腳的而已。

 

   電影最後一幕環顧公車上形形色色的人群,他們談笑依舊,只是動作都刻意被放慢,有點人物群像的味道。最可怕的是,誰也說不準,下個殺人魔,不會從這些看似正常無比的人群中出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沙丁魚伊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