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ade runner」的圖片搜尋結果

1983年的科幻邪典電影(Cult Movie)「銀翼殺手」(Blade Runner)是比我大了10多年的老片。

 

這部電影所描述的2019年,固然從現在的時間點去看,會知道相去甚遠,但是叩問的哲學命題,卻毫不顯得過時。

據說當初這部由異形、ET等科幻大片導演雷利.史考特所拍的新潮電影票房並不好,2000多萬美金的製作成本大約只勉強回了本。主要原因是電影的色調非常灰暗,下著雨的城市夜晚、人物在暗房中的足音迴響與黑影、沒有感情的科技冷光,確立了陰森黯淡的「黑電影」基調。

「blade runner」的圖片搜尋結果




加上銀翼殺手拒絕了科幻電影大量的槍戰、戰爭與機器人,而是拖著緩慢沉重的敘事步調,反省科技文明到了巔峰的人類處境,和同時期的科幻名片,包括溫馨的ET、血脈賁張的異形相比,這部片自然接受率不高。

但是,雷導在自己的回顧中卻提到,銀翼殺手可能是他執導生涯自認最為完整的一部科幻電影,現今討論科幻時,也已經無法遺漏銀翼殺手在影史的重要性。

 

人與自我意識的問題

 

當人類自己創造出的仿生人,已經到了和人類相差無幾的程度時,人類用「共感測驗」來判斷彼此,傾聽一連串的人性場景,觀察瞳孔變化,來判斷他是否是具有同理心的人類。但是當仿生人瑞秋說出:「你們人類自己會做共感測驗時嗎?」最根本的問題受到質疑:人類自己其實也沒有自信通過共感測驗。

 

仿生人到了最後已經發展到遠遠超乎人類想像的地步,他們擁有陰謀智慧、渴望愛與幸福、也發展出人性。

 

仿生人瑞秋可以對銀翼殺手戴克說我愛你; 而雨夜惡鬥中明顯佔上風的羅伊卻在最後一刻伸出手救了戴克。

「blade runner roy saves decker」的圖片搜尋結果

 

 

至於我們能不能把它稱之為感情,又是個想下去就會不寒而慄的問題了。

 

如果拒絕承認它是感情,那人類呢? 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其他的事時只能透過理性邏輯推論,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除了自己以外的經驗都是感知的,我們永遠無法知道感知經驗是真的還是受人操縱的,因為講穿了,其實只是一堆化學物質的作用。所以我們認為仿生人的行為都來自於自己造出來的基因、人造器官,所以拒絕承認他們情感的真實性,但人類的行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講到後來,已經變成了非常唯物論的問題,細細想下去,再想想日常遭遇種種是否為真,不禁令人膽戰心驚。

 

創造者與被造者的位階流動

 

在不同宗教中,或許對於造物主是誰有不同的想像,但是都一致地將祂放置在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

 

但是在銀翼殺手中的未來世界,人類這個造物主卻顯得對自己的位置異常的不習慣,甚至該說,在這個位置上坐立難安。人類把仿生人送到外太空星球做奴隸、色情行業,並派銀翼殺手除役叛逃到地球的仿生人,看似是把自己的位階拉得夠高,但實際上是對自己的優越感有了質疑。

 

當羅伊把手插入泰勒博士的眼睛殺害他時,不僅象徵著科技失控的咎由自取,眼睛的毀壞更隱喻了人類最引以為傲的「靈性」,在仿生人出現後受到了挑戰。

「blade runner eye」的圖片搜尋結果

 

記得特斯拉創辦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曾經發表過:「人類現在所在的世界其實是電玩遊戲裡的場景,我們都只是遊戲裡面被人操控的角色。」的論點。他所抱持的理由是:現在電玩科技的發展已經越來越逼真,30年前的馬利歐,10年前的PS2,到現在的VR虛擬實境,以這樣的趨勢走下去,總有一天人會無法分辨現實世界和電玩世界,所以我們現在所處的世界,說不定就是未來人類創造出來的超逼真電玩。

 

也許你可以把它當成一則趣聞,但是科技的發展速度可能已經快到我們自己也不知道未來的後果是如何了。

 

美感和詩意

 

前面有提到,這部片的敘事步調極為緩慢,因此讓電影裡的光影變化美感非常的突出。從窗戶隙縫中透進來的光線,被塵埃所折射,抑或是滂沱大雨中,藝妓喉糖的廣告和東京新宿式迷茫無助的閃爍霓虹燈。當然,西恩楊解下長髮,和哈里遜福特在鋼琴前親吻的一幕,更是被許多人所懷念,因為在那一瞬間,仿生人頓時充滿了人性。

「blade runner japanese geisha」的圖片搜尋結果

「blade runner kiss」的圖片搜尋結果

 

至於一些克羅伊那誇張的白粉和濃濃的眼影,是不是受到大衛鮑伊(David Bowie)的影響或純粹是美感設計,我也不得而知了。

「blade runner」的圖片搜尋結果

 

另一個重要的元素絕對是配樂。用了很多慢步調的電子樂和薩克斯風,呈現出一個人被遺留在宇宙的邊土上、漂浮在外太空不知何去何從般的徬徨無助感,真讓人想到大衛.鮑伊Space Oddilty中那句

 

"Planet earth is blue, and there's nothing I can do."(遠望地球一片蔚藍,而我在這裡卻無能為力)

 

BTW這首歌據說有被用到另一部科幻老片「2001太空漫遊」,不過我沒看過就是了。

 

結局

我個人非常喜歡電影的結局,似乎在一片悲觀消極的氤氳之中,照入了一點光明。羅伊伸手救了一直在獵殺自己的戴克後緩緩死去,而戴克最後則對仿生人有所改觀,和瑞秋搭上了飛行機,一起航向不可知的未來。在電影最後暗示了人的存在雖然既不真實也不盡美好,但是卻可以用善意的決定,彌補無法做出正確的(或真實的)決定的遺憾。我們雖然對愛與情感所知有限,但我們仍必須持續的這麼做。

這是最後我所得到的啟示。

 

雖然說我應該要用心準備下禮拜的大體解剖實驗考試了,但一定會找個時間去看最近上映的續集「銀翼殺手2049」的。

恩,一定會的(笑)

 




 

arrow
arrow

    沙丁魚伊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