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雖然因為我看過的黑幫片也寥寥無幾,講這樣的話可能沒什麼公信力,但是羅曼蒂克消亡史應該是我看過畫面看起來最有古典美學的黑幫片,甚至要把他歸類為黑幫或間諜片都會覺得怪怪的。

 

       這部片雖然不乏槍戰、濺血的畫面,但是配合著彈道的慢動作、俯瞰屍橫遍野的畫面或是仰視血緩緩蓋過女人的臉,這些畫面讓人感覺到暴力似乎被緩和化,或是重點已經不在暴力了,從一個全知者的角度這樣綜觀,有那麼一點冷觀人類自相殘殺、自作自受的意味(當然只是自己的感覺)。

 

       但是撇開在畫面的處理,這部電影的劇情真的讓我走出電影院時還是摸不透,很難把劇情專注的連貫在一線上,因而不太能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這可能和導演刻意玩弄敘事手法有很大的關係,在這部非線性敘事的電影裡,一開始是小六和渡部先生坐在深夜的車上,月黑風高,所有人表情凝重,但卻又跳到陸先生和勞團罷工運動的談判,緊接著又是小嘍囉處理不知名人物、聊著傢伙大小的場景,讓人在電影前半段完全無法進入劇情。

 

又如在夜晚陸先生家門口的暗殺行動,還有渡部先生家中的槍戰,前因後果都讓人不明白,直到最後才在不經意的地方由談話之間洩漏,但問題是到那個時候,電影都已近尾聲,這樣的安排是否會影響到前面享受電影的樂趣呢?導演說這是一種手法,但我真的覺得在這樣帶有懸疑性質的電影裡,把時間切的那麼碎裂,讓事實的理解還多加了那麼一層困難重重的時序拼圖遊戲,真的好嗎?

 

導演程耳在接受張大春先生訪問時,提到了其實自己一直對於昆汀.塔倫汀諾相當嚮往,雖然他並不承認這部片是特意向他致敬,但是的確在時間斷裂重組的手法上,或是車站裡那幕慢動作的槍殺與特寫噴血的鏡頭,都有那麼一點昆汀的影子在。只是做的好與不好,可能就見仁見智了。

 

看完電影以後,我一直有一種像是看導演個人秀的包袱在,這點真的讓人蠻受不了,導演表現個人風格、玩弄敘事的慾望太強烈,結果反而讓演員像是棋子一樣沒有太多發揮空間。

 

大概北野武有句話頗能將我心裡的OS講出來:「我不喜歡人們稱我的電影為藝術,因為藝術代表電影是為了自己而創作,但電影應該是以觸動別人為目標的。」

 

「北野武」的圖片搜尋結果

 

       即便是看了幾篇評論和介紹,到現在我還是對電影裡的某些片段感到疑惑不解,有空時會想再看第二遍,或許能有新的認識。不過第一次觀賞,看到片尾陸先生在海關舉高雙手,接受盤查的畫面,明白導演想要表達一種繁華落盡的蒼涼感,但是前面的「消亡史」似乎不夠深刻到讓我有這種體會。這部電影談愛情的死亡,但是如何死亡,死亡又帶來了什麼,可能目前的我還不太能夠理解就是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沙丁魚伊森 的頭像
    沙丁魚伊森

    沙丁魚伊森的庸碌時光

    沙丁魚伊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